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绿色产品设计技术规范 离子型稀土矿产品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Specification for green-design product assessment- Ion adsorbed rare earth ore products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77.120.99

中国标准分类号

H01

牵头单位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体系编号

GM07-01-01

参与单位

计划起止时

2020~2022

目的﹑意义或必

要性

      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的特色矿种,占全球已公布具备开采条件的中重稀土资源储量80%以上,对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是我国具有绝对优势的战略资源。离子型稀土矿产品是稀土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晶体材料、催化材料、陶瓷材料等高新材料所需稀土化合物及金属的重要原材料,但在我国稀土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离子型稀土矿开采、提取富集过程中仍存在稀土回收率低、产生大量氨氮废水及含放射性废渣污染等行业瓶颈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环保法规的逐步健全,各地对稀土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环保部于2011124日颁布世界首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对现有和新建稀土工业企业生产设施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均作出了明确要求。201151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利用原地浸矿、无氨氮冶炼分离、联动萃取分离等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池浸开采、氨皂化分离等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201511日起实施的《新环保法》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重点行业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201610月,工信部发布的《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稀土行业“十三五”期间的生产指标和绿色发展指标均作出了明确要求。上述政策文件的出台对稀土行业进行环保核查和企业准入等行业规范整顿,有力推动了稀土绿色环保快速发展,但是针对离子型稀土矿产品仍缺乏绿色评价手段。

此外,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积极打造绿色制造体系”。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686号)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培育绿色市场的必然要求,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紧迫任务,是履行国际减排承诺、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制度性话语权的现实需要”。20185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20195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离子型稀土矿主要产区之一的江西考察时强调“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项目提出离子型稀土矿产品-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以建立系统科学、开放融合、指标先进、权威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离子型稀土绿色提取富集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指导我国离子型稀土矿产品的绿色化生产,保持我国在离子型稀土矿开采领域的领先地位,把长板做优做强,对促进我国离子型稀土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主动迎合全球市场发展变化趋势,争取我国在国际绿色产品和技术标准化方面的话语权,推动国内与国际绿色标准的接轨与互认,可以有效规避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提升我国稀土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绿色产品、技术、服务和标准走出去。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本标准拟规定离子型稀土矿绿色产品的评价要求、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和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离子型稀土矿的绿色产品评价,主要工艺技术是离子型稀土矿提取、富集。

      主要技术内容: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在离子型稀土矿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产品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品质等属性,科学确定离子型稀土矿绿色产品评价的关键阶段和关键指标,建立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离子型稀土矿1969年在赣州龙南地区首次发现,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浙江、海南等南方八省。目前已经在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巴西、智利、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家陆续发现。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以水合离子态吸附在硅铝酸盐矿物上,原矿品位仅0.03%0.1%(以REO计),我国开创了硫酸铵浸取-碳酸氢铵沉淀富集生产稀土精矿的独特工艺,实现了超低品位稀土矿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稀土沉淀富集工艺流程冗长、稀土总收率不到70%;生产1 t稀土消耗714 t硫酸铵、58 t碳酸氢铵,产生大量氨氮废水,放射性核素与稀土一起被沉淀富集,导致酸溶渣总放射性比活度超标上百倍。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相继开发了一些新的离子型稀土矿提取富集工艺。如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离子型稀土原矿绿色高效浸萃一体化新工艺,以镁盐及其复合盐替代传统的硫酸铵浸矿,并首次实现低浓度稀土浸出液直接非平衡离心萃取富集的工业应用,工艺流程简化,稀土回收率大幅提升,从源头消除了矿山氨氮废水污染和含放射性废渣污染,为离子型稀土矿绿色开采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已经在中铝广西稀土、厦门钨业龙岩稀土公司建成多条40万立方/年离子型稀土矿浸萃一体化示范线。2016年成果评价专家一致认为新技术是“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工艺的 一次重大变革,整体领先于世界稀土金属选冶技术水平”。2017 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六批)》(第635号)。2019年入选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了基于气泡支撑有机萃取剂油膜萃取的低浓度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技术,丰富了极低浓度稀土溶液的提取富集手段。此外,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武汉工程大学、南昌大学等在离子型稀土矿提取富集方面开展了清洁工艺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为离子型稀土矿产品的绿色制备提出了新工艺和新途径。上述新工艺为本标准的制订提供了技术支撑。

        GB/T 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是生态(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编制的指导原则,为本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基本准则和依据。此外,该标准可以与相关联的GB 26451-2011《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T/CNIA 0005-2018《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稀土湿法冶炼分离产品》等标准相互补充,组成一个有机全面的稀土标准体系。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